我国的20大国粹有哪些,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哪两类?

发布日期:2025-07-29 01:03:36 分类:wwwBet365 浏览:1411

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哪两类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,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,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下,形成了以“京剧、越剧、黄梅戏、评剧、豫剧”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。

话剧是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,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,和传统的戏曲有明显的区别,主要叙述手段是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者独白,也可以使用少量的音乐、歌唱等。

中国少数民族剧种排序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发展较成熟的剧种有20多个,如傩堂戏、藏戏、壮剧、侗戏、傣剧、佤族清戏、彝剧、苗剧、毛南戏、维吾尔剧、蒙古剧、土戏、吹吹腔等。

一些剧种与祭祀或其他宗教性仪式相关联,另一些剧种则主要表现世俗性人物事件,以满足民间审美观赏。

戏曲分为几种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,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,传统剧目数以万计。而在其中,京剧、越剧、黄梅戏、评剧、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。

其它戏曲剧种有:昆曲、高腔、梆子腔、河北梆子、晋剧、蒲剧、雁剧、上党梆子、秦腔、二人台、吉剧、龙江剧、越调、河南曲剧、山东梆子、淮剧、沪剧; 滑稽戏、婺剧、绍剧、徽剧、闽剧、莆仙戏、梨园戏、高甲戏、赣剧、采茶戏、汉剧、湘剧、祁剧、湖南花鼓戏、粤剧、潮剧、桂剧、彩调、壮剧、川剧、黔剧、滇剧、傣剧、藏剧、皮影戏等。 五大戏曲剧种:

1、京剧 京剧,有“国剧”之称,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,也称“皮黄”,由“西皮”和“二黄”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,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(如柳子腔、吹腔等)和昆曲曲牌。

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,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,盛行于20世纪三、四十年代,有“国剧”之称。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。

它的行当全面、表演成熟、气势宏美,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。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。

2、越剧 越剧,公认为中国第二大地方剧种,有第二国剧之称。

在国外被称为“中国歌剧”。 被称为是“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”。 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。有观点认为是“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”。

发源于浙江嵊州,发祥于上海,繁荣于全国,流传于世界,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、话剧、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,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,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越剧长于抒情,以唱为主,声音优美动听,表演真切动人,唯美典雅,极具江南灵秀之气;多以“才子佳人”题材的戏为主,艺术流派纷呈,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。

主要流行于:上海、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江西、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,以及北京、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,鼎盛时期除西藏、广东、广西等少数省、自治区外,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。

除中国外,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等地,亦有当地的越剧团存在。

3、黄梅戏 黄梅戏,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,发源于湖北黄梅县,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。

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,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,称“黄梅调”, 用安庆方言演唱。 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,表演日趋成熟,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。

著名剧目有《天仙配》、《牛郎织女》、《女驸马》等。

曲调悠扬委婉,优美动人,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,深受各地人民群众喜爱。

4、评剧 评剧,曾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,全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,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,除京剧外,中国评剧院是全国唯一一个带国字头的地方戏曲剧院。

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“对口莲花落”基础上形成,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,后进入唐山,称“唐山落子”。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,出现了一批女演员。

20世纪30年代以后,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、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,出现了白玉霜、喜彩莲、爱莲君等流派。

1950年以后,以《刘巧儿》、《花为媒》、《杨三姐告状》、《秦香莲》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,出现新凤霞、小白玉霜、魏荣元等著名演员。

现在评剧仍在河北、北京一带流行。

5、豫剧 豫剧,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,又称“河南梆子”。有观点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。 [15] 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。有说:是在河南当地民歌小调的基础上,后与传入河南的昆曲和秦腔等剧种相结合而成; 也有考证说它自成体系,是由唐宋梨园剧种及宋元时期中州流行的杂剧中抽绎、演变、发展出来的。除河南外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湖北、甘肃、台湾、四川以及江苏、江西、安徽等省份都有豫剧团存在。 原有豫东调、豫西调、祥符调、沙河调四大声腔,后出现过陈素真、桑振君、闫立品、崔兰田、常香玉、马金凤、唐喜成、牛得草等著名演员。剧目有《三上轿》、《抬花轿》、《春秋配》、《穆桂英挂帅》、《对花枪》和现代戏《朝阳沟》等等。

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用户投稿,不代表【匆匆网】立场,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、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(邮箱:dandanxi6@qq.com)我们将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