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之力六字词语(什么之力成语形容力气很大)(40个)

发布日期:2025-10-26 00:24:03 分类:365500 浏览:2818

什么之力六字词语(什么之力成语形容力气很大):备多力分,荡海拔山,不分上下,不可估量,不可抗拒,不费吹灰之力,不遗余力,倒山倾海,倒海翻江,兵微将寡,初露锋芒,单丝不成线,吃力不讨好,吹灰之力,哀兵必胜,地丑力敌,大势已去,大显神通,奥援有灵,彼众我寡,悲歌慷慨,成城断金,才气过人,拔山盖世,拔山超海,敌力角气,殚智竭力,比权量力,爱莫能助,胆战心寒,财匮力绌,财殚力尽,财殚力竭,财竭力尽,趁虚而入,鞭长莫及,顶天立地,鼎足而立,不竞南风,垂拱之化。1、备多力分 bèi duō lì fēn

释义:备多力分 防备的地方多了,力量就会分散。

出处: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下册:"备多力分,扎营太散,呼应不灵,不能战。"

2、荡海拔山 dàng hǎi bá shān

释义:荡海拔山 摇动大海,拔起高山。形容力气非常大。

出处:晋·陆机《吊魏武帝文》:"力荡海而拔山。"

3、不分上下 bù fēn shàng xià

释义:不分上下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

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4回:“一天到晚,粘股糖似的,不分上下,搅在一块儿坐马车、看夜戏、游花园。”

4、不可估量 bù kě gū liàng

释义:不可估量 难以估计

出处:邓小平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》:“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,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,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。”

5、不可抗拒 bù kě kàng jù

释义:不可抗拒 不能抵抗并拒绝

出处:毛泽东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》:“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,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。”

6、不费吹灰之力 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

释义: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,不花一点力气。

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
7、不遗余力 bù yí yú lì

释义:不遗余力 遗:保留;余力:剩余的力量。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。

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

8、倒山倾海 dǎo shān qīng hǎi

释义:倒山倾海 形容声势很大,力量无比。

出处: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及残寇乘之,倒山倾海,昆冈之火,自兹而焚,《版荡》之篇,于焉而极。”

9、倒海翻江 dǎo hǎi fān jiāng

释义:倒海翻江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。

出处:宋 陆游《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》诗:“五更颠风吹急雨,倒海翻江洗残暑。白浪如山泼入船,家人惊怖篙师屋。”

10、兵微将寡 bīng wēi jiàng guǎ

释义:兵微将寡 微、寡:少。兵少将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

出处: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:“他兄弟虽多,兵微将寡。”

11、初露锋芒 chū lù fēng máng

释义:初露锋芒 锋芒:刀剑的刃口和尖端;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;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。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。

出处:《人民日报》1984.2.25:“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,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。”

12、单丝不成线 dān sī bù chéng xiàn

释义:单丝不成线 一根丝绞不成线。比喻个人力量单薄,难把事情办成。
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9回:“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,有心要救他,只是单丝不成线,孤掌岂能鸣。”

13、吃力不讨好 chī lì bù tǎo hǎo

释义:吃力不讨好 讨:求得。费了好大力气,也得不到称赞。形容事情棘手难办,或工作方法笨拙,不对头。

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八回:“老实说,有了钱,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,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。

14、吹灰之力 chuī huī zhī lì

释义:吹灰之力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

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
15、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

释义:哀兵必胜 哀兵: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。一说“哀;悯也”。怜惜和慈爱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。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;能奋起抗战;必获胜利。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。
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 德经》第69章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,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”三国 魏 王弼注:“抗,举也;加,当也。哀者必相惜,而不趣利避害,故必胜。”

16、地丑力敌 dì chǒu lì dí

释义:地丑力敌 谓土地相似,力量相当。

出处:章炳麟《封建考》:“故文武可以王,而桓文终于伯;由周兵革缮完,欲兼并之固难也。地丑力敌,不日寻干戈不已。”

17、大势已去 dà shì yǐ qù

释义:大势已去 大势:指有利的局势。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;前途没有希望。
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程子说天命之改,莫是大势已去。”

18、大显神通 dà xiǎn shén tōng

释义:大显神通 神通:原为佛教用语;指无所不能的力量;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。

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9回:“他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”

19、奥援有灵 ào yuán yǒu líng

释义:奥援有灵 奥援:暗中支持的力量;有灵:有神通。指旧时官场的钻营、勾结,暗通关节,显露神通

出处:明 文秉《先拨志始》下卷:“皆大慝巨奸,或燕处于园亭,或潜藏于京邸,奥援有灵,朝廷无法。”

20、彼众我寡 bǐ zhòng wǒ guǎ

释义:彼众我寡 彼:对方。指对方军队势众,而我方力量单薄。

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难一》:“晋文公将与楚人战,召舅犯问之曰:‘吾将与楚人战,彼众我寡,为之奈何?’”

21、悲歌慷慨 bēi gē kāng kǎi

释义:悲歌慷慨 指激昂高歌,以抒发感慨。形容壮烈的气概

出处:宋 谢翱《登西台恸哭记》:“悲歌慷慨,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。”

22、成城断金 chéng chéng duàn jīn

释义:成城断金 谓万众一心,力量无比强大。

出处:语出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故谚曰:‘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’”又《易·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”

23、才气过人 cái qì guò rén

释义:才气过人 才气:才能和气质。才华超过平常人。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

24、拔山盖世 bá shān gài shì

释义:拔山盖世 拔山:把山拔起来。引申为力大无比。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”

25、拔山超海 bá shān chāo hǎi

释义:拔山超海 拔起高山,超越大海。比喻力量极大。

出处:北齐 魏收《为侯景叛移梁朝文》:“持秋霜夏震之威,以拔山超海之力,顾指则风云总至,回眸而山岳削平,虽复旗鼓所临,有征无战。”

26、敌力角气 dí lì jiǎo qì

释义:敌力角气 以力气相斗。
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譋时》:“敌力角气,能以小胜大者希,争强量功,能以寡胜众者鲜。”

27、殚智竭力 dān zhì jié lì

释义:殚智竭力 殚:竭尽。用尽智能和力量。

出处:《吕氏春秋 本味》相为殚智竭力,犯危行苦。

28、比权量力 bǐ quán liàng lì

释义:比权量力 比:比较;量:估量。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

出处:汉 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

29、爱莫能助 ài mò néng zhù

释义:爱莫能助 爱:一说通“爰”;隐蔽貌;指隐而不见;另说解为同情怜惜。①原意指德之举无形;隐而不见;所以没有人能帮助他。②虽很同情;愿意帮助;但限于力量或条件而无法办到。

出处: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》:“荆公开言道:‘子瞻左迁黄州,乃圣上主意,老夫爱莫能助。’”

30、胆战心寒 dǎn zhàn xīn hán

释义:胆战心寒 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
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:“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,众人都胆战心寒,不敢出战。”

31、财匮力绌 cái kuì lì chù

释义:财匮力绌 指钱财缺乏,力量不足。

出处:《明史 赵炳然传》:“浙罹兵燹久,又当宗宪汰侈后,财匮力绌。”

32、财殚力尽 cái dān lì jìn

释义:财殚力尽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
出处:《辛雄传》:“当今天下黔黎,久经寇贼……财殚力尽,无以卒岁。”

33、财殚力竭 cái dān lì jié

释义:财殚力竭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
出处:《晋书 刘毅传》:“自桓玄以来,驱蹙残败,至乃男不被养,女无匹对,逃亡去就,不避幽深,自非财殚力竭,无以至此。”

34、财竭力尽 cái jié lì jìn

释义:财竭力尽 竭:完,尽。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

出处:汉 古永《黑龙见东莱对》:“百姓财竭力尽,愁恨感天。”

35、趁虚而入 chèn xū ér rù

释义:趁虚而入 趁力量虚弱时侵入。

出处: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0回:“如今百病趁虚而入。”

36、鞭长莫及 biān cháng mò jí

释义:鞭长莫及 鞭:马鞭子;莫:不;及:够得上。马鞭虽长;但打不到马肚子上。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;也使不得;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。后比喻力量达不到。

出处:清 昭槤《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》:“滇、黔、蜀、粤地方边远,今将满兵遽撤,恐一旦有变,有鞭长莫及之虞。”

37、顶天立地 dǐng tiān lì dì

释义:顶天立地 头顶云天;脚踩大地。形容形象高大;气概豪迈。也形容敢作敢为;光明磊落。
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》:“汝等诸人,个个顶天立地,肩横榔栗,到处行脚。”

38、鼎足而立 dǐng zú ér lì

释义:鼎足而立 鼎;古代烹煮用的炊具;多为圆形;三足两耳。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。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;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。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

39、不竞南风 bù jìng nán fēng

释义:不竞南风 不竞:指乐音微弱;南风:南方的音乐。原指楚军战不能胜。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。
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"不害,吾骤歌北风,又歌南风。南风不竞,多死声,楚必无功。"

40、垂拱之化 chuí gǒng zhī huà

释义:垂拱之化 垂拱:垂衣拱手,比喻无所事事,不费力气。旧时形容无为而治,天下太平。

出处:《尚书·武成》:"垂拱而天下治。"《晋书·刘实传》:"共虞任五臣,致垂拱之化,汉相萧何,兴宁一之誉,故能光降于当时,垂裕于百代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