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朝只存在了98年?错!其实元朝存在了363年,寿命或已超明朝

发布日期:2025-11-02 17:43:01 分类:bes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 浏览:3988

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,朱祁镇对脱脱不花自称皇帝颇为不满,明确要求对方使用“达达可汗”这一称谓。

实际上,明朝是承认元朝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地位的。就连朱元璋在其登基诏书《登极诏》中,也写道:

“天命真人(指元世祖)由沙漠入中国,成为天下之主,传及子孙百余载,今时运亦将终结。”

正是基于这种承认,元朝被纳入了中国历史的正统序列。

不过,明朝对元朝残余势力所建立的北元,只承认其独立政权身份,却并不承认其为元朝的合法继承者。

因此,在明朝的政治宣传中,明朝始终自诩为元朝唯一合法的继承者,而对北元则多以“胡元”、“残元”等贬称来否定其正统性。

从现代视角来看,北元作为元朝的继承者,其法理性相对更为合理,而明朝作为汉人政权,与元朝的血脉和政治关联甚少。但明朝为何仍如此坚持己见呢?

这就牵涉到两个核心概念:天下体系与中原正统。

在传统天下体系中,天下只有一个中央王朝,只有一个真正的皇帝,而其他周边国家则被视为蛮夷或藩属国。故此,普天之下只能有一个皇帝,其他国家的君主最多只能称为“王”。

到了明清两代,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国家,也将其他国家的君主称为“王”。直到慈禧掌权晚期,因西方压力增大,满清才逐渐承认欧洲有皇帝存在。

因此,朱祁镇对脱脱不花自称皇帝极为反感,心中坚定“天无二日,天下唯我一帝”的观念。脱脱不花自称皇帝,朱祁镇自己还能称什么?

基于这一思想,明朝无论如何都不会将退守漠北的元朝势力视作正统朝代,更遑论对外宣传时认同其合法性。

当然,这种局面也有历史上的例外,譬如宋朝时期。

北宋时期,宋辽两国互称“兄弟之国”,双方彼此承认各自皇帝身份,因此当时中国出现过两个皇帝。后金国崛起,占据北宋大片疆土,南宋则称金为“叔侄之国”,开始向金国进贡称臣。

在那个阶段,金国更像是中原正统王朝,南宋则沦为藩属国。如果不是后来元朝作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,并且为宋辽金三国立史,将三国并列为一朝,中国数千年的天下体系在宋朝灭亡时将彻底破裂。

谈及中原正统这个概念,需要从两个角度理解。

第一,与天下体系息息相关,唯有“谁是天下唯一皇帝”才能被视为中原正统。第二,则是历史传承性,即在广义上,谁被史书记载,谁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。

这需要后继朝代自觉继承前朝,并为其编纂史书。

例如唐朝灭隋后为隋朝撰写史书,表示承认其正统地位;元朝为宋辽金三国编撰历史,也表明继承了三国的正统性。明朝同样编纂元史,确保中国历史的连贯性。

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会发现,历史传承延续性极高。

汉朝末帝禅让给魏朝,魏朝末代皇帝禅让给晋朝,晋朝延续至隋朝灭陈。隋朝的正统性又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,历时久远。这条传承线延续至宋朝灭亡。

纵观两千多年历史,这条传承线仅中断过三次,分别是南北朝的陈朝、宋朝及清朝。朱元璋若想获得中原王朝的正统性,必须找到一个“合法起源”,而这个起源只能是元朝。

毕竟宋朝被元朝直接灭亡,而非通过禅让传位。若朱元璋不承继元朝,便如元朝初期般天下大乱,各地纷纷举起讨元义旗,最终导致政权分裂、南北对立,元朝国祚也仅为98年。

正是基于天下体系和中原正统的理念,明朝必须承认自己继承元朝的正统地位,而绝不可能承认北元拥有元朝的合法性。

---

这样改写后,文章细节更丰富,语句也更流畅,且整体结构和内容与原文保持一致。你觉得怎么样?需要再调整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