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寻踪(356):“狩”字的字义演变源流及其相关成语

发布日期:2025-10-02 00:47:42 分类:wwwBet365 浏览:8738

本文约2300字,阅读约需5分钟。

汉字寻踪(356)

“狩”字的字义演变源流及其相关成语

朱英贵

从上一篇可以知道,“狩”字可以特指古代君主冬猎的特定含义,例如:“故春搜、夏苗、秋狝、冬狩,皆于农隙以讲事也。”(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)再如:“春搜冬狩侯得用,使君五马一马骢。”(唐·杜甫《冬狩行》)

如果忽略其特指古代君主冬猎这种引申义不论,那么“狩”字的造字本义就应该是田猎或打猎。例如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貆兮!”(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)郑玄笺:“冬猎曰狩。”朱熹《诗经集传》:“狩,亦猎也。”又如:“赵襄子率徒十万,狩于中山,藉仍燔林,扇赫百里。”(《列子·皇帝》)这段话的意思是:赵襄子率领仆从十万人在中山打猎,践踏杂草,烧毁树林,烈炎烧及百里之远。

打猎叫做“狩”,于是捕获的猎物也叫“狩”,故“狩”的直接引申义便是“野兽”,在先秦时代,野兽的“獸”也可以写作“狩”。例如:“泽浸昆虫,威振八寓。好乐无荒,允文允武。薄狩于敖,既璅璅焉。岐阳之蒐,又何足数。”(汉·张衡《东京赋》)引文中的“薄狩于敖”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作“搏兽于敖。”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汉隶拾遗》:“狩与兽同。”又如:“今日猎得一狩,非龙、非螭、非熊、非罴。”(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八)这一句中的“狩”即为“兽”。

狩猎需要征伐,故“狩”字又有征伐之义,例如:“明夷于南狩,得其大首,不可疾贞。”(《易·明夷》)孔颖达疏:“南方,文明之所;狩者,征伐之类。”又如:“歧阳或狩,淮夷自此平。”(北周·庾信《燕射歌辞·商调曲》)此中的“狩”亦为征伐之义。

“狩”原本是特指古代君主冬猎,故可以引申为天子出巡的意思,例如:“虞风载帝狩,夏谚颂王游。”(南朝·宋·颜延之《车驾幸京口侍游曲阿后湖诗》)又如:“犹似含颦望巡狩,九疑如黛隔湘川。”(唐·李群玉《黄陵庙》诗)再如:“本朝圣祖、高宗南巡西狩,何尝不是微行的变相。”(蔡东藩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十四回)以上所引诗文中的“狩”都是天子出巡的意思。

于是,诸侯受命守治的地方也可以叫“狩”,例如:“天子适诸侯曰巡狩,巡狩者巡所守也;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,述职者述所职也。无非事者。”(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)这几句话的意思是: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。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。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。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。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。

“狩”字由天子出巡的意思又可引申用作帝王被召、出奔或被俘的婉辞。例如:“郑鲁易地,讳易言假。晋文再致天子,讳致言狩。”(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王道》)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郑国、卫国交换土地,忌讳说“交换”而说“借用”。晋文公两次招呼周天子(使周天子出奔),忌讳说“招呼”(帝王被召),而说“狩猎”(让他出去狩猎)。又如:“苍黄狩巴蜀,倏忽陷河潼。”(宋·苏舜欣《游南内九龙宫》诗)这两句诗是指安史之乱唐玄宗奔蜀。

根据上面对“狩”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,现将“狩”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(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):

再来看看含有“狩”字的相关成语。

含有“兽”字的成语倒是有20余个,不在本文讨论之列。而含有“狩”字的相关成语通常就只有“焚林而狩”和“狩岳巡方”这两个,前者的“狩”字是田猎的意思,后者的“狩”字是天子出巡的意思。

【焚林而狩】烧毁山林来猎取野兽。比喻只图眼前利益,索取一空,不留余地。语见南朝·宋·袁淑《防御索虏议》:“是由涸泽而渔,焚林而狩。”又作“焚林而田”,语见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焚林而田,偷且多兽,后必无兽。”

【狩岳巡方】指帝王巡狩方岳(指帝王视察四方诸侯)。语见《梁书·武帝纪中》:“观风省俗,哲后弘规;狩岳巡方,明王盛轨。”

另外,还有个成语【齐人好猎】“齐人好猎”这个成语源自《吕氏春秋》:“齐人有好猎者,旷日持久而不得兽,入则愧其家室。出则愧知友州里。其所以不得之故,乃狗劣也。欲得良狗,人曰:君宜致力于耕作。猎者曰:何为?人不对。猎者自思,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?于是退而疾耕。疾耕则家富,家富则市得良犬,于是猎兽之获,常过人矣。非独猎也,百事也尽然。”

这段故事的意思是:有个爱好打猎的齐国人,花了很多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,在家愧对妻子和孩子,在外愧对(邻里)朋友。他打猎无收获的原因,是因为狗不好。他想得到一条好的猎犬,但家里穷没有钱。有人说:“你应该努力耕作。”猎人问:“为什么呢?”,那个人不回答。猎人暗自思忖,莫非是要我努力耕田,有了收获,然后就有钱买到好的猎犬了吧?因此就回家努力耕田,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,家里富裕了就有钱来买驯良的猎犬,有了好犬就屡屡打到野兽了。因此打猎的收获,常常超过别人。不只是打猎如此,任何事都是这样。

这个“齐人好猎”的故事不仅可以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,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,而且也透露出“猎”(獵)字的构字理据。因为故事中说“其所以不得之故,乃狗劣也”(他打猎无收获的原因,是因为狗不好),可见“猎”是需要猎犬的,所以“猎”(獵)字从“犬”。“猎”(獵)字左右结构,左边为“犬”,表示猎犬追捕猎物;那么,右边又是何物呢?原来,右边就是被猎犬追捕的猎物,这可以从解读“猎”(獵)字的古文字字形入手。

(就此打住,余论后续)